查看原文
其他

打好普法教育组合拳,提升全民法治素养 | 法治向汕新七章⑦

汕头普法 2022-10-12

■编者按
法者,治之端也。近年来,汕头市司法局立足“一个统筹、四大职能”工作布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建设提质升级,建设治理高效的法治汕头。如今,细捋法治汕头发展情况,既能看到依法治市全面提速、法治之路不断走深走实的铿锵步伐,也可窥见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的可喜变化。即日起,汕头市司法局联合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汕头分社推出“法治向汕新七章——汕头市司法行政系统推进法治建设实践样本”系列报道,集中总结展示汕头市司法行政机关推动法治汕头建设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和有益实践。敬请垂注。

行走在汕头大街小巷,法治标语和普法海报随处可见;在乡村戏台,潮剧唱段融入法治知识,群众喜闻乐见;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内,“普法小使者”在开展研学之旅中学习民法典知识……来自基层一线的探索实践,成为汕头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法者,治之端也,亦是鮀城稳时势、开新局之关键。进入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如何让法的精神活起来、落下去,进而提升城市治理法治化水平?这道考题,汕头正持续沉着“铺墨”,蓄势“抢答”。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从被赋予特区立法权,深化全面依法治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到成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汕头真抓实干,大胆探索,在法治实践全过程同人民群众保持良性互动,让韩江河流上吹过徐徐法治之风。

奋进新征程,以制定和实施“八五”普法规划为抓手,汕头始终用普法教育引导法治实践,着力提升“八五”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实时普法、公益普法、精准普法上下足功夫,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让“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逐步成为全社会共识。
出台“八五”普法规划
法治宣传工作融入发展大局
今年5月,汕头出台了《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下称《规划》),以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努力建设更高水平法治汕头。
统揽全局,谋定后动。结合实际,《规划》突出围绕护航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建设,坚定不移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以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法治宣传工作融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之中,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着力增强。
既是“任务书”,也是“路线图”。事实上,法治宣传教育需进一步找准主攻点和突破点,集中力量打造特色。对此,《规划》中明确,要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机制,对普法对象分类加强法治教育,突出汕头法治文化建设特色,进一步细化法治汕头建设任务等。
立足“小”而“精”,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有的放矢。据悉,汕头市制定了《汕头市关于全面推进全民法治意识提升工程的实施方案》。其中,在推进全民普法方面制定《关于开展2022年汕头市法治宣传“七进”系列活动的工作方案》,以法治宣传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等“七进”活动为主要载体,推动全民普法全覆盖。

“政校合作”助力普法实践加速跑,为汕头普法机制的完善注入更多专业力量。汕头市司法局与汕头大学法学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就完善普法机制、推进普法实践、提升普法实效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
上下同欲者胜。实践证明,着力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携手共进、形成合力。当前,汕头各级党委和政府已经把普法工作纳入法治建设、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综合绩效考核等考评内容;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和各级普法工作议事协调机构发挥统筹协调作用,推动各级各部门加强联动,并推动各类资源向普法基层一线下沉,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
建立立体普法模式
凝聚合力提升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16岁的小马经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年高考并通过了报考学校分数线,但学校却拒绝录取小马。学校的做法违反了什么法律呢?”在潮南区雷岭镇东老村,法治知识飞行棋互动游戏让青少年学生记住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知识点。
假期普法正当时,法治课堂护青苗。连日来,汕头市各级各部门聚焦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服务需求,精准提供假期实践专“暑”普法课,在炎炎夏日里奏响法治宣传清凉乐章。
青少年法治教育是法治教育的基础,要提高全社会法治素养,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当前,汕头市精心布局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青少年普法教育逐步从“被动灌输”转变到“主动体验”,构筑了具有汕头特色的青少年普法新格局。
有了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的“小公民”,可以在全面依法治市中发挥“大能量”。如近日汕头市启动了第七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鼓励学生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带动家庭共同参与学法,搭建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普法新局面。
青少年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人群之一,但汕头提升普法针对性和实效性触角远大于此。在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过程中,汕头提出,要更加注重对基层普法需求的调研,多渠道、多形式摸清在社会交往、婚姻家庭等各方面热点问题和存在的普法盲区,将普法工作延伸到每一个重点领域、每一个重点人群。
如今,汕头建立了“1+N+7”立体普法模式,即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专项内容由汕头市普法办作牵头单位,联动N个相关职能部门,与7个区县共同推进全民普法。
以婚姻家庭主题为例,汕头市普法办制定了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方案,统筹开展精准普法,示范性举办专题活动,制作多种普法产品在全市播放宣传,并落实村居顾问律师、人民调解员等在日常为基层群众履职服务时,加强对婚姻家庭法律关系方面的正确引导。
在汕头市普法办的牵头下,公检法司、妇联等13个部门和7个区县积极联动,实现了普法教育“规定动作”高质量,“自选动作”有特色。
如汕头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展“榕树下的法律妈妈”系列法律志愿服务主题活动;市检察院开发“网上检察院”微信小程序,创新开展新媒体宣传;市妇联举办“以法守家 和谐鮀城”婚姻家庭法治宣传教育系列活动;市文广旅体局在“汕头文化大讲堂”向市民开讲民生法治知识等。汕头各区县带动镇街、村居宣传,阶段来已开展婚姻家庭专项普法活动1476场,推送主题宣传信息500条次,实现全市村(社区)宣传全覆盖。
“1+N+7”立体普法模式的构建与运作,让普法服务“常态化”、推动成效“实打实”。2021年以来,汕头市已组织了婚姻家庭、防止高空抛物、保护野生动物、预防电信诈骗、化解劳资纠纷等近10个主题的专项普法活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做足普法“特”字文章
文化搭台让“花式”普法更接地气
“高空抛物要担责、小区电梯广告收益属于业主共有、离婚设置三十天冷静期……”在“戏亭印象”惠民演出活动中,首部民法典主题潮语小品《民法典你我他》精彩亮相。
将潮语融入普法的背后,是带着“泥土味”的法治方法。2020年以来,汕头市普法办策划开展“戏古论今话德法”潮剧普法沙龙活动,精心挑选《窦娥冤》《苏六娘》等经典潮剧剧目中包含法治元素的唱段进行演绎,由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工作者逐一剖析解读其中的法治知识,引导群众在欣赏潮剧的同时接受法治熏陶,提升法治素养和道德修养。

这是汕头结合当地特色文化,创新普法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汕头积极探索创新普法方式,突出文化引领作用,使法治宣传入耳入脑入心;利用媒体资源优势,让法治宣传有声有影有形,做足普法工作的“特”字文章,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日前,在汕头市委宣传部、汕头市文明办、汕头市普法办开展的2021年汕头市十佳文明法治文化活动评选中,共收到全市118个单位推荐活动项目64个,一批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效果显著的品牌项目脱颖而出。
如广东潮剧院成立以党员志愿者为中坚力量的“梨园志愿轻骑队”,创新“潮剧+”形式,将文明法治文化融入惠民文艺演出,打造独具特色的“戏亭印象”文明法治文化品牌。2021年来,共举办相关主题活动39场,线下观众累计近4万人次,线上观众累计超300万人次,推动法治知识和文明理念“声”入人心。
又如汕头市借助广播节目媒介,以侨批为切入点,通过10封侨批讲述10个华侨与法律的故事,打造了《时光家书﹒侨批里的法治生活》国内首档“侨批+普法”专题节目。在展示汕头地方立法成果的同时,宣传潮汕多彩的华侨文化,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从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入手,多一些有益摸索,让法治更有人气,也更凝聚人心。汕头还开展“童心巧手剪法治”法治剪纸课堂、法治灯谜嘉年华等活动,将法治文化元素融入传统艺术,通过传统艺术的助力和新媒体的传播,激发市民们的参与热情。
在“全国民主法治社区”赤隆社区每年定期组织的“赤隆迎春法治征联”活动,现已成为一个民间文化品牌,是当地群众喜爱的年节“文化大餐”。在“两潮”地区,借助潮汕英歌舞的磅礴气势,为法治文化活动开场助力,体现向上向善的力量,吸引群众对普法活动的关注和参与。
此外,各地因地制宜,别出心裁运用潮汕歌册、学生手抄报、民间“讲古台”等形式,将与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法治知识巧妙地融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中,以法治文化软实力筑牢法治建设的硬基石。
实践证明,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才能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汕头立足群众需求,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和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订单式”普法项目,从教化式普法到互动式普法,从单纯的法治宣传到普治结合,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法治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发挥法治宣传在保稳定、促发展、惠民生中的作用。
来源 | 南方日报、南方+

汕头:打磨立法“三面镜”,护航社会新善治大胆创新实践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汕头市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我就知道你“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